增量編碼器是怎么工作的?
增量編碼器測量參考位置的角位移。電源故障后,數據處理系統(tǒng)必須等待編碼器發(fā)送與參考位置相應的信息,才能正確利用角位移信息。
增量編碼器的設計采用了不同的技術,每個技術都有自己的優(yōu)缺點。最常用的技術是:
1、光電增量編碼器:這些編碼器使用發(fā)光二極管來"讀取"角位移。這些編碼器是負擔得起的,提供高分辨率(高精度)。這種技術在工業(yè)中得到廣泛應用,但如果環(huán)境出現腐敗(灰塵、石油等)的風險,光電掃描系統(tǒng)就會被破壞。)。
2、磁增量編碼器:脈沖是由磁鐵發(fā)射出來的。這一技術在工業(yè)中也很普遍,因為磁編碼器較少受到污染的風險。
不管編碼器的工作原理如何,輸出信號是構成二進制代碼的一系列脈沖。E.根據編碼器的分辨率,對應于角位移的1和0的序列。該信號可用于確定旅行方向、旅行值與參考位置、速度或加速度的關系。
使用增量編碼器,您可以將編碼器導線連接到PLC的輸入。您應該使用的輸入是由編碼器的工作頻率決定的。這個頻率與軸的轉速和編碼器的分辨率成正比。在高頻的情況下,對應于參考位置的信號被用來糾正某些沒有考慮到的脈沖的計數錯誤。
通常,編碼器有5到12個輸出(導線或連接器端子),必須連接到計數器。在有5個輸出的編碼器的情況下,兩個電線用于電源,另外三個電線用于發(fā)送與角位移相應的信號。
了解更多
編碼器相關知識,敬請關注西安德伍拓自動化傳動系統(tǒng)有限公司網站。公司技術團隊為您免費提供編碼器的選型、安裝、調試、保養(yǎng)等技術指導服務,盡量避免企業(yè)因為編碼器技術人員的短缺帶來的損失,采取拉線上+拉線下服務的服務形式,幫助企業(yè)解決技術難題。